《单片机原理及应用》教学大纲(80学时版)

 

课程名称:单片机原理及应用

英文名称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

总学时80(讲课学时64,实验学时16

前置课程:模拟电子技术、数字电子技术

推荐教材:单片机原理及应用(第5版),林立,张俊亮主编,电子工业出版社,2022.1.

 

一、课程的性质与任务

课程性质: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高等学校机电一体化、计算机、自动控制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。通过课程学习,使学生掌握51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及系统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,为今后使用更高性能的微控制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好基础。

课程任务:通过理论教学,使学生了解51系列单片的结构原理、学会C51语言编程和汇编程序解读、掌握外围接口电路等基础理论知识。通过实践教学,使学生熟悉Proteus仿真软件和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,具备电路设计、软件编程、程序调试、PCB布版等实践动手能力。

 

二、课程的教学目标

掌握MCS-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原理、C51语言编程和汇编程序解读、单片机外围接口技术和单片机应用系统的Proteus开发方法。

 

三、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

 

内容目录

学时分配

1

单片机基础知识概述

4学时

1.1

单片机概述    

 

1.2

单片机学习的预备知识

 

1.3

Proteus应用简介

 

2

MCS-51单片机的结构组成

8学时(6+2

2.1

单片机的基本结构

 

2.2

单片机的存储器结构

 

2.3

单片机复位与时序

 

2.4

单片机并行I/O

 

2.5

绘制Proteus原理图

 

实验1

绘制电路原理图

 

3

汇编语言及仿真设计基础

8学时(6+2

3.1

汇编语言概述

 

3.2

MCS-51指令系统简介

 

3.3

汇编程序仿真设计基础

 

实验2

指示灯开关控制    

 

4

C51语言与通用I/O口方式应用

14学时(12+2

4.1

C51的程序结构

 

4.2

C51的数据结构

 

4.3

C51与汇编的混合编程

 

4.4

C5程序编译与仿真运行

 

4.5

通用I/O口方式的简单应用

 

4.6

通用I/O口方式的进阶应用

 

实验3

LED灯循环控制

 

5

单片机的中断系统

8学时(6+2

5.1

中断的概念

 

5.2

中断控制系统

 

5.3

中断控制过程

 

5.4

中断编程和应用实例

 

实验4

数码管的中断控制

 

6

单片机的定时/计数器           

8学时(6+2

6.1

定时/计数器的工作原理

 

6.2

定时/计数器的控制

 

6.3

定时/计数器的工作方式

 

6.4

定时/计数器的应用实例

 

实验5

数字秒表显示器

 

7

单片机的串行口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8学时(6+2

7.1

串行通信概念

 

7.2

MCS-51的串行口控制器

 

7.3

串行工作方式0及其应用

 

7.4

串行工作方式1及其应用

 

7.5

串行工作方式2及其应用

 

7.6

串行工作方式3及其应用

 

实验6

双机串行通信

 

8

单片机的外围接口技术

14学时(12+2

8.1

单片机的三总线结构

 

8.2

简单并行扩展的原理与接口

 

8.3

D/A转换器的原理与接口应用

 

8.4

A/D转换器的原理与接口应用

 

8.5

开关量驱动原理与接口应用

 

8.6

液晶显示模块的原理与接口应用

 

8.7

串行扩展单元的原理与接口应用

 

实验7

8位数码显示器

 

9

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8学时(6+2

9.1

单片机系统设计开发过程

 

9.2

单片机系统可靠性技术

 

9.3

单片机综合应用举例—智能仪器

 

9.4

智能仪器的PCB布版实例

 

实验8

数字电压表的PCB设计

 

 

四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

教学采用课堂授课与机房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。

课堂教学要能结合仿真软件进行必要的即时绘图、编程和调试等操作,以加深学生对电路原理和编程语言的理解;

教学实验要提前安装并调试好仿真软件的运行状态,实验课中要能利用网络系统给学生推送必要的参考资料、程序模板、实验指南等;

要求学生在课后指定时间内提交电子版实验报告,并在下次课堂教学时对实验报告完成情况进行点评。

 

五、几点说明

1、课后安排

要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,同时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。根据教学进度,每次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作业,同时指定下次课的内容预习范围。

2、考试办法

采取闭卷考试成绩+实验报告完成率作为学生最终成绩评定依据,其中闭卷成绩占90%,实验报告占10%。闭卷命题采用选择题(20%)、填空题(15%)、查错题(15%)、简答题(20%)和综合题(30%)等题型组成。